返回列表 发帖

信息技术铸就“智慧城市”辉煌篇章

随着我国经济的告诉发展及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智慧城市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也是政府、企业以及老百姓关注的焦点。然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刚刚起步,仍处于摸索阶段,不同城市关注的重点或有不同,不同企业主攻的方向也不尽相同,如何发挥企业自身的技术特点及专长,把握智慧城市建设要点,成为吸引市场的第一步。
    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CEO林杨今日做客赛迪网嘉宾访谈室,深度探讨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分享神州数码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展现了一张神州数码经过多年探索构建的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全景图及发展路线图,描述了未来的“智慧城市”蓝图。林杨表示,受经济等因素影响,我国“智慧城市”市场呈爆发式增长,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首先要确定如何走出第一步,有一个智慧城市发展的全景,才能避免瓶颈,一步一步走下去。
围绕“智慧城市”向服务运营型企业转型
    主持人:尊敬的赛迪网网友大家上午好!今天做客赛迪网直播间的是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CEO兼董事林杨先生,林总您好。相信大家对神州数码已经非常的了解,今天把林总请过来是想跟林总聊一聊神州数码的新战略,我们知道神州数码也有像国家的五年计划这样的计划,今年是神州数码上市十周年,也是“三五”开局之年,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神州数码的“三五”是什么?
    林杨:因为神州数码是01年上市的,2000年跟联想分拆,所以神州数码名字从2000年起用,01年在香港上市,我们以人为周期来定周期发展计划,现在已经过了两个十年,现在站在第三个五年开局时间,我们在第一个五年的时候,其实整个集团的战略基本上是建立在以产品为中心的方向方面,分销是主业。第二个五年的时候,我们推出战略转型,这也是我们IT服务发力五年,这个是叫做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转型,第三个五年,我们整个集团面临第二次转型,这次转型的核心是围绕着以服务核心,如何把公司通过五年的时间甚至可能十年的时间去把它转化成一个服务运营型的公司,具体的方向,我们确定为这“三五”围绕着非常热的市场话题就是“智慧城市”,我们会围绕着“智慧城市”去重新梳理并组织我们所有的业务结构,这是我们“三五”的战略核心。
    主持人:我们通过三个五年计划完成战略转型,从产品核心到客户核心到运营和服务核心模式。刚才您提到“三五”关键词就是“智慧城市”,现在提“智慧城市”非常多,大家理解的不一样,“智慧城市”怎么理解?就是智慧的城市,究竟什么样的是“智慧城市”,林总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在神州数码眼里“智慧城市”是什么?
    多因素促进“智慧城市”市场呈爆发式增长
    林杨:因为“智慧城市”现在提的人确实非常多,也许各自的理解都不一样,其实包括我们对“智慧城市”理解也是不停的在发展,我们不夸张的说每周都有更新的“智慧城市”理解,实际上并不在于它的名字,这个名字并不重要,它有几个核心,第一个,我觉得大家对未来城市的规划包括未来城市的结构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像希望我们的孩子更聪明一点,大家也希望我们居住这个城市能够更加智慧一点,每个人可以更方便,包括“宜居宜业”,首先是大家对“智慧城市”的美好愿望。第二个,其本质的核心是说我们政府如何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去提升政府管理的效率,去提升政府为市民、为企业服务的水准,这是核心。我们是要通过精细化管理,而不是通过粗矿的设备,靠资源、靠土地等方式。
    我们发现最近一年所谓“智慧城市”市场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我们也分析说,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最后我们发现,这里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个是技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基于“智慧城市”,不管它是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所有解决方案都几乎基于三个技术平台,一个是移动互联技术普及跟成熟,第二个是物联网,第三个是云计算,现在我们更习惯把它称为“云服务”,因为计算太偏技术,所以云服务,所以这是三个技术平台,我们可以看到在近一年当中,这三个技术平台逐渐走向成熟,这样的话,“智慧城市”的技术条件就具备了,但是这是刺激市场因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因素,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有非常好的经济发展,起码现在解决温饱问题,我们是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这是中国现在的基础。有了这个经济基础之后,才带来新的需求,08年金融危机确实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金融危机之后使得中国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区政府认真想一个问题,如何快速发展,如何转变增长模式,如何调整产业结构,这是站在一定基础之上,我们的政府开始想说,如何用经济化管理方式(比如信息化)去提升政府管理效果,让人民更幸福,经济更繁荣,社会更和谐,我觉得这是最主要的出发点。
    “智慧城市”建设应布局全景首先确定第一步
    主持人:从林总的介绍,让我会“智慧城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尝试理解您刚才说的话,“智慧城市”是利用现有的比较好的技术,政府用来提升自己的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非常好的抓手,再加上我们现在技术还算比较成熟,技术的条件OK了,而且经济环境也还算好,所以说这个时候进入到一个“智慧城市”发展阶段,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家有点蜂拥而上的感觉,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刚才我用了蜂拥而上的词,不知道是否过份,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城市都打出“智慧城市”口号,在您看来“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目前中国这些风生水起的“智慧城市”建设,是不是很科学式的发展模式?有没有一些地方在发展过程当中遇到了问题?
    林杨:因为我们是从五年前开始努力的探索,从扬州开始,因为扬州是二三线城市,在扬州做成功之后(扬州花三年时间),但是确实做出了“扬州模式”,我们认为“扬州模式”在中国广泛二三线城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就把这个“扬州模式”陆续推到张家港、无锡、镇江、佛山、武汉等地,但是同时,在这几年当中,我们接近100个城市的管理者、决策者与他们进行深度沟通,所以我们也了解整个中国城市信息化的普遍进程,在这之间,其实我们看到了一些现象和问题,首先大家都有非常好的愿望,尤其是市长、书记,刚才我说的大环境促使大家要想持续发展的问题,并不是快速发展的问题,现在大家注意到是持续问题,但持续问题必然要采取信息化手段,这方面大家都有愿望和需求,这是一点可以肯定的。
    但是在这里面,我觉得会有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我有这个愿望,这个需求,我就开始上,今天我上一个项目,比如说是交通项目,明天我整合了政府一站式办公,后天我又做了一个什么东西,我想起一个做一个,当做完之后会发现,我可能做了十个系统,但十个系统彼此之间是不能互联互通,所以在这之下我再往下做的时候就会遇到非常大的问题,这是一个极端。同时,我们看到另外一个极端,总想要最先进、最完整、一步到位的方案或者说寻找这么一个供应商给他来做这件事情,这也是一种现象,我们也看到,致使这个城市的信息化反而落后,因为它永远不启动,实际上所有的问题归结为,第一步应该怎么走,我们应该确定第一步是什么,然后再快速走出第一步,这是我觉得硬道理。
    中国智慧城市三层架构模型构建全景图
    主持人:刚才林总提到两个阶段,一种阶段是流行什么上什么,无论是交通还是物流。第二种阶段是一直在观望,总想做完美的,但这两个极端都有问题。您从神州数码角度讲给“智慧城市”什么建议?您觉得第一步应该怎么走?
    林杨:我们接触了很多市长书记,综合来讲,各地需求和愿景都不一样,但综合来讲,基于信息化,他们最大的困扰是什么?十几、二十年各地在信息化方面都投入了很多资源和人力,但是始终困扰他们一个问题,我做了很多项目,花了很多钱,但是我城市的信息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水平?我是说这个城市信息化比如像“智慧城市”或者按照“智能城市”标准完成,我是完成了20%、80%还是50%?这个东西没有概念,它没有这个东西之后,就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这是一个问题。
    主持人:根本没有整体规划在里面。
    林杨:第二个问题是我做这些系统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比如交委做了交通方案,社保可能做了社保卡的方案,这两个方案之间究竟什么关系?这些是我们跟几十位市长、书记访谈之后发现的普遍问题,这个问题,我们觉得根本是什么?根本实际上是大家脑子里边缺一个全景图,就是那个“100%”究竟是什么?所以这是我们在跟各地在操作“智慧城市”的时候,首先要确定的一点。
    我们现在这么多年通过我们的实践也好,我们拿出一套觉得最适合中国城市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叫中国智慧城市三层架构模型。
    主持人:有哪三层?
    林杨:这三层其实很简单,第一层叫做基础设施层,我们所指的是一个城市的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比如像它的网络、带宽、无线、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监管等都是一个城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我们叫做城市级的数据整合与共享平台。这一层是整个“智慧城市”里最关键的一步。第三层是应用层,可以搭建各种“智慧城市”的应用,解决城市的各种问题。基本就这三层。第一层是基础设施层,第二层是数据整合与共享平台,第三层是应用层,就这三层。而且我们的架构是开放的架构,这是非常重要的,你不能告诉一个市长说,我给你一个东西,这就是你未来工作的指导,一定不是这样,因为各个城市的诉求不一样,而且技术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你今天看到的问题,不等于说是以后的问题,所以这个模型一定是开放的,不能把它变成固化的东西,尤其在第三层应用层更是开放的状态,这是我们的三层架构模型。
    刚刚我讲这其中最关键的是第二层,我们叫做数据整合与共享层。这个实际是区域信息化、城市信息化最关键的,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电子政务可以追溯到1993年,开始大规模电子政务建设,到现在已经是18年的时间,在这将近20年时间里,大量的电子政务工程,我们形象的描绘它都是纵向的,每一个像金官、金盾都是由部委指导的,这些纵向系统一旦落到城市平面的时候,就会形成“信息孤岛”,彼此之间不能互联互通,数据不能交换,这是遇到的大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区域信息化、数字城市也好、智慧城市也好,根本无从谈起,所以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
    神州数码是通过基于SOA的数据交换技术,实际我们是做城市级的数据交换机,把各个城市委办局的数据进行交换之后彼此之间变得互联互通,这个实际上是解决了一个城市信息化非常关键的一步。
    有一次我接待吴敬琏教授,他以前是我们的独立董事,每个季度会开一次会,我就跟他讲数据交换问题,吴教授听的很认真,因为吴教授是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他说这个问题是困扰中国区域信息化很多年的问题,说你们用一个很实用的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一直让我们跟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汇报,这就是刚才我说的整个城市信息化最关键的一步,现在每个城市都把数据整合与共享交换机叫做这个城市信息化的关键一步。
    回到刚刚的问题,我觉得所谓“智慧城市”正确做法应该是确定第一步,而且迅速走出第一步,这是第一步,如果我只有一笔钱,现在只做一件事,一定是先做这件事情,这个事情做完之后,在三层架构模型基础之上,我们是开放的模型,建立不同的应用,我们未来建立所有的信息化系统都不会形成新的信息孤岛,也不会重复建设。
    神州数码“智慧城市”原型:“宜居”城市
    主持人:林总刚才说的比较细,信息城市建设是每个城市必备的。
    林杨:这就相当于一个城市的水厂、电厂。
    主持人:按照上层您的理解,搭建是第一步,里面形成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我感觉这个概念非常像最开始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概念是把很多外部信息全部搜集到一起经过整理,如果信息搜集更多,共享做的更好,相对物联网网络更智能,我们是不是本着这样的理念。接下来还会遇到一个问题,我们搭建好这个平台,感觉这个理念比较像PaaS平台,上面可能要嫁接很多SaaS应用,我们平台开放性和兼容性怎么样?是不是其他的应用都可以在我们上面嫁接?
    林杨:我们现在的这个平台是解决各个易购系统能够互联互通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在做第二步研发工作,让这个东西更智能化,变成更好用的中间件,现在中间件在,但不是提供标准接通一插就可以,还需要定制的工作。
    主持人:除了提供这样的平台之外,刚才您提到了扬州的案例,我知道神州数码的市民卡在几个城市都有非常好的应用,能不能通过这样案例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神州数码平台在整个“智慧城市”当中发挥的作用?
    林杨:我们确实是从扬州开始,五年前开始,其实当时也没有“智慧城市”的概念,也没有“数字城市”的概念,其实就是一个城市的政府希望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其实还不是信息化建设,他希望对老百姓能做一些实事,当时提出打造叫“精致扬州”,从各个方面诠释精致两个字,如果这个城市能够叫做精致,应该至少是“宜居”城市,这是城市的主题。
    我们从信息化的角度讲,从信息化角度怎么去帮助它实现“精致扬州”,最后在探讨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切入点,实际这个切入点就是后来拿出的市民卡,因为我们发现说政府对一个市民其实有各种的服务,这些服务其实是通过各种委办局、部门去做的服务出来。
    主持人:这就是扬州市民卡就跟社保卡一样,这边有建设银行还有IC卡、磁卡。
    林杨:这是你看到的,这是接触式芯片,银行磁疗,里面还有非技术芯片,里面有社保、医保,有交通功能,有小额支付功能,银行接待功能。这是我们当时跟扬州市政府一起探讨出来的东西,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一张卡去整合政府对市民所有功能服务,这是当初的想法,最后经过大概两三年的时间实现了这张卡的功能,在其他城市,我们都会有经验,我们身上有很多张卡,有些是我们信用卡,有很多是政府的卡,比如医保卡、社保卡、一卡通、交通卡,这所、那所发的一堆卡,但是在扬州确实只需要这一张卡全都解决,用这张卡可以做医保、社保用,可以去停车,去超市买东西也都可以用这个卡,我们提出这个卡的理念叫做“服务一生,管理一生,记录一生”。这张卡发成功之后,我们把成功的模式陆续推广到无锡、张家港、无锡。
    主持人:刚才您给我们看的这张卡有非常多的应用,里面有很多芯片,里面结合很多政府的服务,比如社保、医疗、金融服务、交通服务,各式各样的服务在里面,比较感兴趣的是,我们在后台如何实现这样的功能?我们这个平台,刚才你讲了开放性、可扩展性,能否继续的满足不断增加的服务?比如刚开始的卡,因为不可能一次把所有功能都整合到位,可能只有四个功能,未来需要加减功能怎么办?信息交换平台能否满足这样的需求?
    林杨:这张卡实际上涉及到了扬州市20多个委办局服务,这里边非常关键的是刚才我讲过的数据交换平台,为什么一定要先做那个?因为数据交换平台做完之后,实际上你的理论可以把所有委办局的服务都集合到这里,这个完全没有问题,因为他们首先做的全部是数据交换事情,但是如果首先不做这个事情,我定制一个东西,比如说这五个部门有需求,联合由五张卡变成一张卡,这个时候定制一张卡融合五个部门的需求,我可以做得出一张卡,但是如果有第六个部门要上的时候,对不起,这张卡撕了重新发一个,如果没有交换平台就是这样,如果有交换平台,在后台调下参数就可以实现加减。举例,把城市道路修好,就是在上面跑多少辆车的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一个城市级的交换平台
    主持人:我们如果把信息共享平台作为整个“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步,应该说是比较不错的,因为它可以扩展,而且也不需要重复投资或者浪费。
    林杨:所以我讲一个城市在开始大规模智慧化建设之前,我觉得要有一个我们现在叫做顶层设计,但是我觉得这个顶层设计容易误导城市决策,如果我们提顶层设计,大家会很容易理解成完整的方案,比如“智慧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未来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就是什么样的,我的交通要做成什么样,市民服务、企业做成什么样,甚至预算都出来了,其实我怕会引导成这种状态。
    说实在的,现在没有任何一个人,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公司,能够提供完整的未来的所有规划,这个很简单,就是刚才我讲的技术在变化,这个不可能做全。第二,社会在发展,现在你看到的一些社会问题,不一定是未来的社会问题,未来的社会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现在怎么能够提供一套方案把未来的问题解决掉?所以这套方案,我觉得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全景图,但是我觉得关键是要解决逻辑跟方法的问题,我们要建立一个开放的模型,这个模型一定是开放的。
    主持人:它可扩展,可做大。
    林杨:我觉得这个是首先要有的。第二,要有一个正确的机制,这个机制要树立起来,其实我觉得现代化分工机制,比如一个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应该交由第三方帮助做,这是机制的问题,任何好的方案,如果不建立在一个正确机制基础之上,最终生命力都会有问题,所以我想的是,如果是顶层设计,最先要解决逻辑、方法跟机制问题,而不是大而全的方案,因为你再大而全都罩不住一个城市的未来。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预算的问题,不知道林总方便不方便透露一下,刚才你说,我们把我们的信息交互平台,如果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步,应该是比较合适的,这第一步成本会不会很高?
    林杨:我们是觉得为什么我们感觉神州数码确实是跟客户交互当中建立这种能力,我们发现一个城市在做信息化说它钱多就钱多,说它钱少就钱少,所以任何一个解决方案,都要是可实现的方案,刚才讲一个城市的交换平台是第一步关键问题,但是如果这个事情要花几亿、十几亿解决,根本不现实。我们的方案,人口在200万、300万城市,做一个城市级的交换平台,大概是需要1000万出头的样子,这个是一劳永逸的东西。
    “智慧城市”开放应用必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主持人:这跟很多智慧城市投资比起来,应该不是很大的数目。林总提到市民卡以外,在数字海关和旅游方面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能否介绍一下?
    林杨:我们的海关是纵向发展起来的。
    主持人:这个应该算是SaaS应用吧?
    林杨:以前是从大通关做起来的,它是基于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最早这个问题是怎么出来的?我们去华通看当地一些企业,我们去了一个生产组装电脑给国外加工的企业,我问他们定单怎么样,他说我现在可以接7天以后的定单,我说是因为生产能力有问题?他说我生产能力一点都没有问题,是因为我所有的元器件需要进口,所有元器件配齐之后才能组装成电脑出来,但是现在入关、清关时间没谱,所以我就没法接7天以内的定单,因为我不敢保证能够交货,去过很多企业发现这是很普遍的问题,我们从这方面做了一个大通关,电子通关过程,可以预报。实现这些东西之后,这家企业现在可以接24小时以内的定单,零部件进口对它已经不是问题。
    这其实是一大类,我们说“智慧城市”的应用层是开放的,但是我们把它分类来讲,它大概可以分成三类,这个分类是按照城市管理对象、服务对象来讲,第一类是对人,我们要服务好我们的市民,管理好我们的市民,第二类是区域的经济,经济的抓手是企业,所以我要服务好企业,第三类是基于城市的管理,比如交通、智能监控、数字城管系统,刚才我们所指的通关就属于第二类,属于政府服务于企业,如果说企业可以接24小时以内的定单,如果这个企业是外向型加工企业,它希望在你那做,这种企业越来越多,当地经济就会越来越好。
    从解决方案供应商逐步转化为城市运营者
    主持人:刚才林总和我们分享了神州数码对整个“智慧城市”的看法,现在我们想跟您简单探讨一下,神州数码整个发展模式。刚才您介绍神州数码有非常好的信息共享平台,我们是一个平台供应商,除了平台以外,我们还有一些比较成熟的相关的“智慧城市”应用在里面,在商业模式方面,我们如何考虑的?刚才您提到数据交换平台,我们跟地方政府是什么样的合作模式?是仅仅搭建,还是除建设外还有相关运营和服务在里面?
    林杨:我们的方向是要把自己从一个解决方案的供应商逐步转化成城市的运营者,这跟“三五”方向完全吻合。刚才您提到非常好的问题,在“智慧城市”市场或者领域,神州数码的定位究竟是什么样的定位?我们知道,神州数码依据自身的能力,无法为任何一个城市完整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我保证说所有东西拍胸脯说都能做,这是神州数码绝对不会的,而且我可以肯定讲,全球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敢拍这个胸脯,所以它一定需要一个合作,比如像联盟组织共同去服务这个城市,所以我觉得这里边就是神州数码的定位了,我们希望成为这个联盟的组织者,我们共同组织联盟,这个联盟可能有产品供应商,服务供应商,解决方案供应商,大家一起为中国的城市提供智慧化的解决方案,共同去开发智慧城市的市场,这是我们最想做的事情。
    因为做这件事儿,我觉得神州数码有两个非常先天的独特价值,第一个独特价值是什么?因为我没有一个产品,我一直是解决方案,卖的是别人的东西,所以我在这个智慧城市过程中,非常容易获得政府的信赖,我不知道这个您是否能理解?
    主持人:我理解。
    林杨:我说句简单的,我卖谁的东西对我来讲都是一样,我一定要站在客户角度替客户想。这是第一个独特价值,第二个独特价值是我刚才讲的,智慧城市需要整合所有社会资源(国内、国外)就需要合作,其实神州数码出身是做分销代理,所以我们跟全球最领先的超过300家IT厂商都有非常好的合作关系,我们都是它们国内最大的合作伙伴,所以神州数码基因里面就有合作的基因,所以我们是最合适整合。
    通过信息化手段辅助达到智慧城市诉求
    主持人:神州数码跟其他厂商不一样,神州数码和海南、深圳、佛山、郑州、南京、武汉这些城市签订了“智慧城市”战略协议,很少有哪个企业签能够这样的战略协议,能不能结合这些合作谈一下,跟城市之间的合作是什么样的?神州数码是怎样整合刚才您提到的所有资源、技术、解决方案优势为这些城市量身打造这样的系统和服务,让他们服务“智慧城市”诉求?
    林杨:因为所谓战略合作必须要有战略。虽然每个城市都不一样,每个城市诉求都不一样,比如海南要打造国际旅游岛,南京可能要打造软件名城,北京要建立世界城市,每个城市主题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跟每个城市的战略合作都是基于这个城市的诉求,我们如何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去帮助这个城市或者辅助这个城市达到城市的诉求,这是战略,我们看能做什么事情。
    主持人:这也是神马和其他很多企业不一样的地方,因为我们是给一个城市提供一个整体的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还有服务,而且我们会配合它整合资源。
    林杨:几乎每个城市对神州数码都有另外一个需求,通过这个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或者叫智慧化的建设过程,能够帮助这个城市建立叫做“智慧产业”,更多的是跟这个城市的IT企业进行合作,这也是各个城市提出的一个需求。
    主持人:我们不光配合这些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同时通过应用兴起能对地方相关产业链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林杨:我们在不同城市有不同的主题,我们要打造“智慧城市”产业链,打造“电子政务”产业链,“物联网”产业链,“移动互联”产业链,是结合特点和诉求来做的事情。
    通过技术及信息化手段逐步实现智慧城市
    主持人:林总,跟您聊了这么多,我相信网友跟我一样对“智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们可以断定,中国“智慧城市”进程是起步阶段,您觉得几年以后,“智慧城市”会初具规模,体会到“智慧城市”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林杨:这个我确实无法用一个时间给它做一个定义,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现在各个市政府在这方面都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物力、资源,只要我们采用正确方法、正确逻辑、正确机制来做这个事情,我觉得我们一定是往前走的,其实这也是我们做“智慧城市”的理想,即通过我们的技术专长,信息化手段,能够使城市的市民生活跟家幸福一些,让本地的经济更加繁荣,让整个社会更加和谐,其实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不是突变的过程。
    主持人:感谢林总,今天跟您交流这么多问题,林总跟我们分享了神州数码对整个“智慧城市”的理解,而且给我们很多正在准备在智能城市方面做工作的地方政府给出了比较好的建议,而且描绘出了“智慧城市”发展的路线图,虽然最后林总没有给我们明确的时间表,但是我们相信在神州数码这样企业努力下,我们很快可以看到未来的“智慧城市”,我们广大老百姓也可以很快享受到“智慧城市”给我们带来这样、那样的便捷和好处,感谢林总参加这次访谈,也希望林总有时间多过来坐坐,多跟我们交流经验,分享心得。

返回列表

精品播报 关闭


CCD摄像机未来技术发展方式及方向分析

  CCD(Charge-coupledDevice)即电荷耦合元件,可以称为CCD图像传感器,摄像机的核心器件。一块CCD上包含的像素数越多,其提供的画面分辨率也就越高。因此其性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