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智慧城市将引领城市管理模式变革

随着智慧城市时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智慧城市的管理模式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为了实现智慧城市的愿景,充分发挥智慧城市的功能,使其真正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乐园,城市管理模式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智慧城市特点及发展规律,其对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第一,管理理念将从过去经济主导型向社会服务型的转变。经济主导型城市管理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经济管理的行政性,通过行政区域和行政组织利用行政的方法实现,但这种模式并不意味着城市政府舍弃了社会管理,只是没有正确认识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协调性,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生产线、社会性和超前性。这种城市管理方式必然会使城市政府往往不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诸方面发展的协调和结构优化,而片面地追求城市工农业产值的增长、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展,从而不可能实现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有效、科学的管理。社会服务型的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人的需求出发,围绕着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管理活动,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第二,管理架构将从过去垂直独立型向扁平协同型的管理转变。传统的城市管理是一种垂直独立型的架构,即各个城市政府职能部门上下自成一体、相互独立,在管理方面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交叉,自然会造成城市管理职责不清、信息不能互联共享、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等弊端,经常会出现多头管理及无人管理的尴尬局面,使城市管理显得十分被动低效,显然这种城市管理架构已不适应智慧城市发展的需要。智慧城市扁平协同型的管理架构是根据协同管理的思路,打破部门的限制,按照不同城市管理领域,实行集中管理和处置,在管理架构上趋向扁平化,在管理模式上达到信息互联、资源共享,在管理效果上体现了低成本、高效率,最终实现智慧城市管理的网络化、协同化、智能化。

  第三,管理对象将从过去主要对人的管理向人、物和信息流的管理转变。以前城市管理更多的是对人的管理,以管理人为出发点,通过管理人去达到对城市其他方面的管理,现在看来这种思路缺乏宏观性和引导性,容易出现多头管理、思路不清,也容易造成越管事情越多、越管越复杂。智慧城市的管理对象不仅包括人和物,更加注重对信息流的管理,通过对各种信息流的有效分析、利用和管理,做出科学的决策和判断,进而实现对城市中人和物的正确引导和管理,这是一种思路的转变,不是不再管理人,也不是抛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只是管理初始节点的变化,管理对象的转变。

  第四,管理方式将从过去行政管理向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相结合的转变。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大多是纯粹的行政管理,单纯依赖政府职能部门依据行政规章进行城市管理,是一种程式化、模式化的管理方式,城市管理主要是人的意志在起支配作用,人的因素是主要的。传统城市管理方式不仅会加大城市管理的依赖性,且会出现人为过多干预而造成城市发展不利的局面。智慧城市管理方式需要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相结合,要充分发挥社会的自我调节功能,遵循智慧城市发展的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干预。

  第五,管理制度将从过去单一的供给体系向多样化的供给体系转变。传统的城市管理制度都是由政府制定的,政府是唯一的制度制定者和提供者,这就形成了单一的管理制度供给体系,不能有效利用各方的优势。关于智慧城市建设,要打破政府作为单一制度供给主体的局面,鼓励和引导城市化进程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度供给体系建设,形成多样化的供给体系,充分重视民间制度供给主体在城市化制度支撑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用制度供给主体的广泛性弱化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阻力,转变政府和民间主体的制度供给理念,优化制度供给路径,进而推动整个制度供给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利的制度环境。

  智慧城市的管理模式是一项重要的软环境建设,要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集中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科学的研究、分析、实践而逐步完善。因此,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及管理模式完善中,也要高度重视国际和国内宏观环境的影响,并结合我国智慧城市进程的现实状况及不断派生出的各种需求,不断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善。


来源:国脉物联网

返回列表

精品播报 关闭


监控系统防雷保护设计

监控系统防雷保护设计 目录 一、 引言 二、 闭路监视系统的组成及雷害成因 三、CCTV系统的综合防雷 四、结束语 一、 引言 随着安全监控系统在银行、交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