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智慧城市,“智慧”从何而来

如果城市拥有智慧,将会怎样?如果城市拥有智慧,交通将更加便捷;如果城市拥有智慧,生活将更加舒适;如果城市拥有智慧,工作将更加高效……在不久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论坛上,“智慧城市”的概念被深度诠释,一个个“智慧城市”下的未来美好生活愿景被展现。如果城市拥有智慧,那么城市将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字眼,而是一个有思想、能感知的智能“生命体”,为身在其中的每一位居民提供保障。     

    智慧的力量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越来越多的百姓享受到了方便、快捷的城市生活。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包括交通拥堵、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灾难应对在内的诸多问题也开始涌现。2012年7月,一场历史罕见的大雨袭击了北京,虽然北京城最终经受住了考验,但是在部分地区仍然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地面积水,甚至郊区还出现了山洪,造成了居民生命和财产损失。面对城市发展的挑战以及突如其来的“天灾”,城市应该怎么办?     

    在传统定义中,城市指的是人口稠密的生活区,由一定数量的人口和大量的生活基础设施构成,城市没有思想,不能思考,面对挑战和天灾,城市只能无奈地被动应对。然而今天,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城市的定义开始出现变化,已经不再仅仅是一定数量的人口、一条条马路以及数不清的建筑,城市正在开始具备沟通和感知的能力,甚至城市可以拥有智慧。     

    “智慧城市”是无线城市、数字城市之后的更为高级的城市发展阶段。拥有了“智慧”的“智慧城市”不仅安全、高效、有序、环保,其所能够实现的智慧交通、智慧家居等一系列应用,还能够提升社会生产力,让未来城市在应对挑战和灾难时更加从容。可以说,“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发展领域的高度集成和应用,有利于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它与城市生产和发展方式的创新有密切关系”。在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对“智慧城市”的特性进行了解读。     

    “智慧城市”是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的新模式。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认为,“智慧城市”能带来的是平安有序的城市、高效透明的政府、绿色和谐的产业以及幸福安康的民生。   

    智慧从哪儿来?   

    “智慧城市”为我们描绘了未来生活的美好画卷,可是,如何才能构建一个“智慧城市”呢?   

    “智慧城市”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它的建设不仅需要借助庞大、健全的宽带网络,同时需要深度的感知技术以及融合计算的能力,因此,发展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宽带网络是“智慧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同时,数据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智慧城市要想具备智慧,数据是核心。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以及生产,都是基于智慧城市产生的数据感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吕卫锋认为,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是提供智能服务的基础,是“智能城市”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标准也非常重要。智慧城市依赖于现有的通信、交通等行业标准,同时,也会有一些新的标准产生,所以智慧城市需要一个完善的标准体系。韩俊指出,“智慧城市”建设中,要“全面建立智慧城市技术、网络、服务以及安全保障等领域的标准,积极推进一些关键技术标准的研究,大力开展行业应用标准建设,最终完善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   

    安全是“智慧城市”的重要保障。“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安全是第一的”,在“智慧城市”的诸多要素中,姚建铨将安全摆在了第一,他认为,安全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同样是出于对安全的重视,韩俊强调应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比较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安全问题将更为突出,保障居民的隐私安全以及整个网络的信息安全,将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其中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同时还需要广大的企业以及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因此,“智慧城市”这一美好愿景的最终实现,需要各部门之间、产业链之间的密切合作,从网络建设、技术研发、体系构建以及城市管理等多个角度出发,为未来的城市“智慧”构建更多载体,最终实现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来源:人民邮电报

返回列表

精品播报 关闭


物联网人才培养雾里看花 面临三无现实

去年10月由新华社发布的《2009-2010中国物联网年度发展报告》中称,2009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1716亿元;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