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园区经济 江苏发展强大引擎

经济大省江苏,在连续1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后,正以创新型经济力推新一轮发展,再创竞争新优势。先人一步创新求变,自我加压不断超越,江苏继续走在科学发展前列,演绎一出出世人惊叹的“江苏奇迹”。

  太湖潮起潮落,钟山风起云涌。“江苏奇迹”的背后,是开发区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示范带动。

  一区兴而百业强。目前,江苏拥有国家和省级开发区138家,国家级开发区有38家。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2家,占全国的11.2%,居第一位。多年来,这些开发区以不到全省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1/2的地区生产总值、2/3以上的工业增加值、1/3以上的财政收入、3/4的进出口,吸纳了全省3/4的实际到账外资。

  园区经济,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和不竭动力。

  


  抢抓机遇,站上高起点发展潮头

  改革开放伊始,苏南利用毗邻上海的优势,刚刚洗脚上田的“泥腿子”在社队企业的基础上发展乡镇企业。一时间, “苏南模式”如燎原之火,推动苏南地区经济总量呈几何级增长,加快了江苏工业化进程。

  1984年8月,昆山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自费办起全国第一个开发区。昆山人划出3.75平方公里的土地,以“摸着石头过河”一般的探索,打造基础设施,大力招商引资,“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镇”,建立首家沪昆联营企业,创办了江苏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短时间内,“昆山之路”风生水起。

  企业搬进园区,产业相对集中,配套投入压力减小,招商引资有了平台。第一个“吃螃蟹”者,尝到了办开发区的甜头。

  一花引来百花开。随后,从东到西,由南向北,一批省级开发区相继设立。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江苏开发区建设再次抓住浦东开放开发的机遇,大力吸引外资,推动开放型经济大发展。

  “当时的各类开发区在产业集中、招商引资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是现代化开发区的雏形,走在了全国的前面。”江苏省政府研究室主任徐山瀑如是评价。

  1994年2月,中国、新加坡合作共建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把规划视作法律的理念、“九通一平”的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100%污水截流、45%的绿化率、一站式服务、邻里中心、预筹积累公积金、教学工厂、教学办公室等一系列源于新加坡的先进经验,和随之滚滚而来的外商投资、单个项目平均30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规模等等,都给江苏当时既有开发区的建设者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和巨大的震动。

  “开发区就是为了搞工业而生的,这是我们当时的理解。苏州工业园区带给我们极大的震撼甚至观念上的颠覆。”昆山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文元感慨万千。

  “江苏不少开发区,最初建设时基本没有规划,配套又差,白天是工厂,晚上是"死城",人为地造出了一个个工业孤岛。”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社会发展处处长沈和说。

  观念碰撞、思想交锋之后,“苏州模式”在江苏各地生根发芽。善于学习的江苏人,将这种开发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注重规划先行、营造良好环境,江苏开发区建设一举跃上新的发展潮头。

  如今,遍布江苏大地的一个个开发区,无不坚持产业聚集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产业区、商住区、科教区等区域规划分明,道路相连,绿树成荫,俨然一座座新城;项目全部实行“一站式”、“保姆式”、“地毯式”服务,“开发区院墙以内的事情全部由我们来办”已成为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惯例。

  从人居环境到产业环境,优良的软硬件配套服务,孕育出江苏强大而充满活力的园区经济。

  


  二次创业,转型升级再造新优势

  江苏,正经历第三次转型。

  从最初的乡企工业转型为开放型经济,早已被打上深深的全球化烙印的“江苏制造”,面临着进一步突破的瓶颈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推进,而环境承载的压力、土地资源匮乏、发展空间趋于饱和,困扰着这个工业大省、资源小省。是继续走粗放式增长的路子,还是以更加开放的心胸和眼界趁势而上,主动作为?

  江苏上下在思考,在探索。

  深刻的忧患意识、放眼全球的开阔视野和近乎残酷的倒逼机制,江苏的抉择是以创新型经济引领新一轮发展。

  作为江苏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开发区要再“开发”,自身建设面临二次创业。

  把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与提升开发区发展水平结合起来,更加重视招商选资和招才引智,推动开发园区整合资源、强化特色、聚集产业、突出创新、集约发展,园区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江苏创新驱动战略的突破口。

  二次创业,需要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

  “江苏正处于转型加速期与创新活跃期,园区建设一要注重产业向高端聚集,二要注重人才向高地聚集,把园区建成创新核心区。”面对记者采访,徐山瀑表示。

  以世界500强项目多、大项目多而著称的苏州工业园区,在产业调整过程中敏锐地意识到,随着世界范围内传统产业的衰落,园区以往传统优势产业如汽车、IC等,面临着落后的可能。于是,他们主动出击,将名列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研究院榜首、有着“分子生物学的摇篮”之称的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引进园区,设立了该实验室在美国之外唯一的分支机构。

  伴随着冷泉港而来的,是全球各类顶尖生物医药企业的竞相入驻。目前,不到一平方公里的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集聚了230多家生物医疗、诊断技术、纳米技术等企业,集聚了300多名海归博士、12名全国“千人计划”人才,生物纳米产业成为园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整个园区的GDP预计将突破1500亿元。

  无锡新区引进中科院刘海涛博士研发团队,占领物联网技术这一新兴产业的制高点,一个千亿级产业正在生发;引进海归博士施正荣及其团队,江苏已初步打造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获得全球市场30%以上的份额。

  从营造投资环境到营造创业环境,从引进项目到引进人才,不独苏南如此。

  地处苏中的三线城市泰州,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担任科学顾问,葛兰素史克等280多家企业注册落户,200多项医药创新成果申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初步形成,泰州“中国医药城”一跃成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

  对于高层次人才而言,世界是水平的,几乎可以自由流动。所以,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关键,在于为他们提供可充分发挥才能的平台,提供更多的科研条件以及硬件、软件环境。在江苏,为了吸引聚拢人才,各地工业园区几乎都出台各类扶持政策,如无锡“530计划”、苏州“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姑苏人才计划”。

  “留下人才凭借的是综合实力。”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自信地说,“物质是基础,还要能给人才创业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平台。”

  目前,江苏工业园区还集聚了近50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占全省90%的高新技术企业、90%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74万人才,一个全新的人才高地在开发区形成。

  二次创业,需要调整结构,抢占先机。

  中国开发区的先行者昆山开发区,曾经是IT一业独大,全球市场每两台笔记本就有一台产自这里。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为了加快产业转型,昆山开发区主动降低IT产业的份额,降低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度,转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光电产业。

  今年1至7月,昆山工业园区IT产业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从75%降至70%,外贸出口增长比去年同期减少100亿美元,而服务业的比重则上升到21%。着力培育的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目前已引进60多个较具规模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总投资达200多亿元,“国际商务新城,东方金融硅谷”的设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现代服务业成为昆山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次创业,需要整合资源,错位发展。

  在江苏,园区建设中业已形成尊重市场、错位竞争、抱团突围,区域产业联合、城市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江宁开发区的智能电网,无锡新区的光伏产业、物联网产业,苏州工业园区的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昆山工业园区的IT制造和光电产业等,均在全国乃至全球占有重要地位,从先进制造业到高新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在不同的开发区,形成优势各异的产业集群。

  开发区的变化,折射出江苏经济的嬗变与转型提升,为江苏实现更高层次上的突破,积蓄了巨大的能量。

  


  科学统筹,引领和谐发展新征程

  一路攻坚克难,一路昂扬奋进。

  “开发区建设仅是逗号,绝不是句号。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和谐发展,追求老百姓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而不是单纯地讲GDP。开发区应该成为统筹发展、科学发展的试验区,成为迈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先行区。” 接受记者采访时,杨知评坚定地表示。

  记者驱车缓缓行进在苏州工业园区,但见绿树掩映,道路宽阔,湖畔静谧,各式各样的建筑错落其间。名为工业园,却融合了城市、园林、工业、商业、生活等多种城市要素,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的新城区已然呈现。

  在这里,有不亚于北京海淀区的高校、科研院所聚集区,聚集着北大、清华、人大、川大等近20所高校研究、科研院所的仁爱路,不仅有力地支撑着园区的创新,更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在这里,还能够享受到与纽约、巴黎、东京比肩的超一流“国际待遇”。国际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为园区设计了让苏州人引以为傲的科技文化艺术中心“苏州的鸟巢”。迄今为止,科文中心已为园区人奉献了60多场国际化演出,园区已成为苏州人心目中的理想城市。

  理想城市远不止苏州一个。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除了聚集一大批汽车、智能电网、电子信息等领军企业外,星级酒店、会展中心、国际生活社区等一应俱全,新开发的百家湖商圈、胜太路商业街成为“江宁的新街口”……

  不仅如此,以“苏州模式”为代表的开发区建设,已经从苏南延伸到苏北,科学统筹,协调发展成就苏南苏北一盘棋。

  向北!向北!进入新世纪,在以往扶持苏北发展的基础上,一个以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向苏北集聚、转移的苏北崛起战略徐徐启动。其中,产业转移、共建园区成就了苏南苏北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最大的亮点。

  2007年8月,规划面积13.6平方公里、主要由苏州工业园区运作的苏宿工业园区,在苏北宿迁市开工。苏州工业园区派出一位副主任领衔的30多人的团队,参与苏宿工业园区管理。一年后,台企可成科技携6亿美元的总投资,从苏州挥师北上,落户这个新园区,成为宿迁市单体投资最大的外资项目。2010年11月,可成科技竣工投产,宿迁的跨越发展增添了强大引擎。“通过这种共建,既解决了可成科技因土地资源制约而无法在苏州落地的难题,也以大项目为依托助推宿迁的长远发展。”杨知评说。

  目前,苏南苏北共同投资、共同招商,在苏北五市合作建立起了30个南北合作园区,共建园区已经成为江苏产业梯度转移的最重要载体、南北合作的最主要平台,项目转移、产业集聚带来苏北经济的跨越发展,铜山、东台、大丰、邳州、沛县、建湖6个县入选全国百强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豪情满怀向未来出发。江苏开发区发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执笔:张杰 吴毓健

  采访:任君翔 赖文忠

  段金柱 潘园园 陈娟

返回列表

精品播报 关闭


故宫天价文物被盗 博物馆安防为何失灵

博物馆所收藏保护的文物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所有展品都具有不可再生性,很多藏品都是孤品,其遗留数量的特殊性决定了展品的自身价值不可限量。所以不只政府等相 ...


查看